437ccm必赢国际
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度)
高校 (公章) |
名称:437ccm必赢国际 |
代码:10672 |
2022年3月20日
437ccm必赢国际
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度)
437ccm必赢国际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及贵州省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位点建设中强调党建引领,注重创新驱动,强化治理保障,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推进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培养方向
437ccm必赢国际创建于1988年,是当时全国14个社会学本科专业布点之一。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 年 10 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并于 2013 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是贵州省首家正式招收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的(项目)博士点。
培养方向:本学位点设置应用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民俗学、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六个稳定的学科研究与培养方向。应用社会学方向以“关注族群关系与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为特色,聚焦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安全、少数民族特殊群体、大众传媒与社会治理等研究。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方向以“关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民族地方政府加强社会政策实施的制度创新以及政策落实的实践机制”为特色,聚焦贫困治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民族地区社会政策等研究。民俗学方向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民族典籍的搜集与整理”为研究特色,聚焦民族地区的口头艺术、濒危语言、文化表达、族群记忆等研究。人类学方向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的学科群。它包括以下研究主题和分支学科,即包括生态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内容。旅游人类学方向以“社区教育、民族宗教信仰、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特色,聚焦民族传统知识传承和技艺革新、智慧旅游、民族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等研究。社会工作方向主要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以管理学、医学、法学等其他学科为辅助学科,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它包括民族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儿童福利与社会工作等研究主题。
人才培养目标:本学位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系统地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社会学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前沿学术动态,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社会学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强、扎根基层、服务民族地区的高层次社会学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就业于政府的民政、教育文化、民族宗教事务、统计、医疗保障部门、企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公共决策与咨询、新闻传媒、社会组织及公共服务等单位。
(二)师资队伍
社会学一级学科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学位点共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20人,占43.5%,副教授26人,占56.50%;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计36人,具有海外经历的导师5人;最高学位非本单位授予的专任教师共计42人,占91.3%。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人,省管专家 3 人,中国社会学会理事3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5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 人,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3人。
学位点师资队伍概况
专业技术职务 |
人数合计 |
35岁及以下 |
36至45岁 |
46至55岁 |
56至60岁 |
61岁及以上 |
博士学位教师 |
海外经历教师 |
正高级 |
20 |
0 |
10 |
6 |
3 |
1 |
15 |
3 |
副高级 |
26 |
3 |
18 |
5 |
0 |
0 |
21 |
2 |
总 计 |
46 |
3 |
28 |
11 |
3 |
1 |
36 |
5 |
本学位点教师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科学合理,思想政治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其中“民族地区社会学本土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获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称号。
本学位点的兼职教师有10人: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复旦大学周怡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杨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研究员、贵州大学李建军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肖远平教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黄旭东、王兴骥 2 位研究员;并聘请了贵州省民政厅原副厅长甄燕驰、刘忠平等 10 余人作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部门博士生导师。
(三)培养条件
本学位点人才培养基础扎实,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一流建设专业、1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点,建有教育部“社会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贵州调研基地、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及“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委组织部“贵州省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省社科联“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省社科联“学术先锋号”、省社科联“十大创新团队”等11个省部级、厅级科研与教学平台,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1.招生、在读、毕业和学位授予
2019年以来,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年均保持80人左右稳定规模,其中社会学学术学位研究生40人左右,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40人左右。
2021年,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共291人,其中学术型硕士报考人数140人、专业学位硕士(社会工作)报考人数151人;报考生源以贵州省内考生居多,占80%以上;共招收硕士研究生88人,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45人、专业学位研究生43人;录取比例为3.31:1。(项目)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共396人,报考生源以西部考生居多,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7人,录取比例为14.67:1。目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130人(含留学生14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1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76人。
2.就业情况
2021年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机关、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等。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待就业(含升学)占比10%。就业形式主要有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和自主创业。2021年,考取博士研究生2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面指导,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有关精神和省委要求,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本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现有研究生党支部2个,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构架健全,分别由学位点负责人和社会学系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现有专职和兼职研究生辅导员2名。学位点积极开展和引导研究生导师的“四进四信”工作与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在各级各类活动的获奖学生中,党员占85%;在科研方面,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导师项目和自行申报相关课题的占98%;在校生中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占95%,90%的党员毕业生服务于基层各条战线,增强了本学位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
在学位点带头人王国勇教授的带领下,本学位点队伍政治立场坚定,培育并产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服务社会的研究成果,如王国勇教授出版的《教育社会学》,是国内社会学研究生教学选用教材之一。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2021年本学位点的毛刚强、罗贤贵、胡彬彬等导师均获得了研究生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同时,2021年康红梅教授还获得校级“师德标兵”称号。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本学位点始终立足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紧扣学校“三元融合”办学理念,将思想道德教育、“三全育人”工作纳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整体设计之中,全方位、多举措、多角度地提升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有仁爱之心的理想信念,努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建设目标,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健全思想政治学习制度,提高研究生的思政素质。每两周一次定期组织学位点研究生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的最新政策动向,重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增强研究生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坚持正确的教研方向,严格遵守学习和科学研究纪律。
2.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学习活动组织秩序。本学位点始终将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党员培养的过程中,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党章学习”“疫情防控”等教育活动,践行“一名党员一面旗,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宗旨,切实增强了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开展以“双同教学”为目标的课程定位。在教学与课程育人中,将“三观”教育融入研究生专业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并坚持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打造全课程育人格局。切实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每门专业课、每个实训项目、每次机构参访、每篇论文指导”的“四个落实”;强化引导学生扎根西部建设、扎根民族地区、扎根基层服务的“三扎根”。
4.以“三个把关”为基础,狠抓思政队伍建设。选优配齐建强思政队伍一直以来是学位点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如何把好“入口关、培养关、质量关”是确保思政队伍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引领作用的前提。具体说,本学位点牢牢以“三关”为基础,打好思政队伍建设“组合拳”,一是严把“入口关”,实现思政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配备“双达标”;二是抓实“培养关”,实行思政队伍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双培养”;三是守住“质量关”,建立思政队伍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双体系”。
5.开展党员“四进工作”,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学校“一个党委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亮点、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建设规划指导下,学位点深入实施了党员同志的“四进”工作,即“进宿舍、进班级、进课堂、进管理”的四进工作。持续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青蓝工程”,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建工程,搭建本硕学生党支部“手拉手共成长”平台,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三)校园文化建设
本年度,社会学一级学位授权点持续加强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国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对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的双管齐下原则。
首先,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重视“治标”。第一,加强对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和科研的管理。重视研究生的课堂管理,严格请假制度和考勤制度,保证研究生的上课出勤率;第二,强调对研究生任课教师的管理,建立从教师投入、教学控制、教学质量等方面确立评估体系,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表”;第三,本学位点根据专业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和研究生对学位点的研究生课程进行评价,专家采用查看材料和座谈等形式进行,研究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方式进行;第四,完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
其次,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中的“治本”力度。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加强,离不开对“治本”的重视,本年度主要从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重视对研究生的学风、学术道德教育、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着手进行。第一,2021年社会学学位点积极开展学风道德教育的系列讲座,聘请社会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讲述自身成长事迹和对学术道德的追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如2021年12月16日邀请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黄旭东研究员为社会学研究生作了《坚守学术道德,净化学术生态》的讲座。组织社会学研究生和导师积极收看2021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第二,开办学术论坛,鼓励在校优秀研究生讲述自己的论文写作、科研心得,消除新入校研究生对科研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科研的成就和体会,激发其自我求知和自我创新的激情。第三,优化各种奖励制度,利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等评审制度和准则,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指引作用,让从事科研的研究生的成果得到认可,让研究生有获得感,鼓励其积极投入到学习科研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第四,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渠道,拓宽研究生科研创新问题意识的方法支撑;同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应该参与2项或2项以上的科研项目实践,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和创新活动。第五,支持研究生积极参加各层次的学术会议,鼓励其在各种论坛中踊跃发言,动员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调查项目,为研究生搭建科研和实际社会效益之间的平台,提升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热情。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学位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理念。一方面设立了“助研、助管、助教”的三助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及导师的实情自行选择锻炼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管理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点实情,社会学授权点制定了日常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即《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学术道德规范》《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学术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学术规范条例》《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办法》《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办法(试行)》《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奖励评定办法》《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学术论文资助基金管理及实施办法》《社会学学位授权点指导教师条例》等相关文件。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研究生的主要课程
(一)硕士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主讲人 |
主讲人 所在院系 |
学分 |
授课 语言 |
1 |
高级社会统计学 |
必修 |
田维绪 |
437ccm必赢国际 |
3 |
中文 |
2 |
经典社会学理论与著作选读 |
必修 |
张禹青 |
437ccm必赢国际 |
3 |
中英 双语 |
3 |
当代社会学理论 |
必修 |
康红梅 |
437ccm必赢国际 |
3 |
中文 |
4 |
社会研究方法 |
必修 |
王晓晖 |
437ccm必赢国际 |
3 |
中英 双语 |
5 |
科研伦理 |
必修 |
吴晓萍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6 |
社会治理理论专题 |
选修 |
王国勇 |
437ccm必赢国际 |
3 |
中文 |
7 |
社会心理学 |
必修 |
潘光莉 |
437ccm必赢国际 |
3 |
中文 |
8 |
发展社会学 |
必修 |
罗霞 |
437ccm必赢国际 |
3 |
中文 |
9 |
经济社会学 |
选修 |
刘玉连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0 |
组织社会学 |
选修 |
王晓晖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1 |
当代社会问题专题研究 |
选修 |
刘辉武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2 |
应用社会学专题研究 |
选修 |
廖文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3 |
社会学前沿问题研究 |
选修 |
王晓晖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4 |
影视人类学 |
选修 |
左伟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2 |
中文 |
15 |
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
选修 |
王国勇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6 |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
选修 |
龚德全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7 |
文化社会学 |
选修 |
曹群勇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8 |
农村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
选修 |
康红梅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19 |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
选修 |
廖军华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2 |
中文 |
20 |
民俗与文化 |
选修 |
陈玉平 |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
2 |
中文 |
21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选修 |
龚德全 |
437ccm必赢国际 |
2 |
中文 |
22 |
生态人类学 |
选修 |
王俊 |
夜郎文化研究院 |
2 |
中文 |
2.课程思政
本学位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养具有合格政治思想和人文素养与民族团结精神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1)坚定信仰,把牢意识形态阵地。通过《学位授权点学术活动管理规定》《校内外科研、学术活动申报、审核制度》等,强化对课堂、论坛、讲座、网站、新媒体的监管和不当言论排查,严格把关学位点教师成果发表和项目申报,将意识形态情况纳入师德师风及各项推优评选工作。对学生所有公开发表及外送的作品实施导师、学术委员会和学院党委三级审核制度;抓好学生评优评奖、入党入团、毕业就业等意识形态审核工作。
(2)落实机制,夯实思政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队伍。配备研究生班主任1人,兼职辅导员1人。二是提升素质。组织辅导员参加业务培训、考察交流和“课程思政”大赛。三是落实责任。压实导师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和辅导员岗位责任。强化导师“六导”职责,使导师队伍与思政队伍有机融合。导师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爱家情怀。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修订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本学位点硕士学位培养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根据社会学学位点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本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4)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本学位点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并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2021年度,康红梅的《农村改革发展与社会治理专题研究》、曹群勇的《文化社会学》、罗贤贵的《社区治理》、罗霞的《社会研究方法》、胡彬彬的《社会政策》、娄世桥的《社会工作理论》、杨竹的《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等获437ccm必赢国际2021年度研究生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立项
(5)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本学位点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3. 疫情期间的教学与质量保证
疫情期间,本学位点广大教师不忘教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既把线上教学作为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更将其视为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开展教学;广大研究生理解支持、积极响应学位点的教学安排,勤奋刻苦学习,把对各条疫情防控阻击战线上体现出的坚强意志、奉献精神的感动,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并将其作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
4.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按照本学位点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科学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创新科研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结合教育部“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按照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对现有学术学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深入的梳理,对课程知识模块进行了整合、重组,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先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并在充分论证与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二)导师选拔培训
首先,本学位点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中达到导师资格的人员积极申报导师资格,扩大导师队伍。2021年共遴选了阮极、刘星、汪威三人作为本学位点的新增学术型硕士生导师。考核组严格按照《437ccm必赢国际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的要求,审核申报人员的条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提高导师队伍的水平。
其次,根据《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校字〔2015〕147号)、《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校字〔2018〕171号)、《437ccm必赢国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21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工作方案》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组织了专家组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考核,对拥有较好科研成果的导师进行增量招生,对一般符合科研成果的导师进行适当招生,对某些条件略有欠缺的导师进行减量招生。
再次,鼓励导师团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课题申报培训、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思政培训,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同时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对本学位点的导师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导师们对如何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素养,行为示范,以及注重过程考核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多举措、多角度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学位点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立德树人的育人素养和有仁爱之心的理想信念,有效引导学位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第一,坚持思想引领机制,提高导师队伍的思政素质。每周一次定期组织学位点教师集体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政策的最新文件精神。第二,注重师德激励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表彰制度。学位点每两年举行一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岗位竞聘、导师遴选、骨干教师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等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第三,建立健全宣传机制,创新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师德宣传作为本学位点教师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强化量化考核机制,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本学位点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岗位与聘任条件,将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导师年度考核评价。2021年度,本学位点教师无学术不端行为和师德失范行为。
(四)研究生学术训练情况
本学位点鼓励研究生通过申报项目、参与导师课题等方式提升科研水平。2021年有多位同学独立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其中有李圳雨、张洁晶、朱帅、王束花等4位研究生获得2021年研究生校级暑期实践项目。其次,学位点建立相关制度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调查活动,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比如参与课题的研究生在各类评奖中予以加分奖励。初步统计,2021年研究生每人至少参与了一项厅级以上课题研究。
学位点积极鼓励学生写作与发表论文,鼓励导师帮助修改论文以及带领学生一起发表论文。在论文发表方面,2021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硕士研究生发表CSSCI论文1篇,博士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篇。
(五)学术交流情况
2021年,本学位点共举办专家讲座31场,研究生参与人数1822人次。学位点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会议1900余人次。
2021年7月本学位点研究生参加了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的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其中王束花、朱帅、李圳雨等几位研究生在论坛上还做了主题演讲。
2021年度,社会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李圳雨同学参加了校际之间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多个奖项。2021年7月,其参加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广东省“公益慈善与乡村振兴”研究生暑期学校,提交了论文并作论坛发言,获“优秀学员”称号,其论文获一等奖。2021年11月,其参加华侨大学主办的“第五届公共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提交了论文并作论坛发言,其论文获一等奖。2021年6月,参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老龄政策法律体系高端论坛”,提交了论文并作论坛发言,论文获三等奖;2021年7月,参加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主办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坛”,提交了论文并作论坛发言,其论文获三等奖;
(六)研究生奖助情况
1.资助体系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了《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奖励评定办法》《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学术论文资助基金管理及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以及科研补助等在内的完整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2.资助水平与覆盖面
本学位点2021年获国家奖学金4人次;2021年学术学位研究生获学业奖学金人数45 人,其中一等奖学金11人、二等奖学金22人、三等奖学金12人,学生覆盖率达到38.8%;2021年国家助学金覆盖率达到100%。从整体上保障了研究生的基本生活。
三助一辅和奖助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助一辅”和“奖助工作”。研究生均积极参加导师的教学工作,完成了规定数量的课程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2021年度每名研究生至少参加了导师的一项科研课题;研究生积极参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如担任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员和宣传员等职务;积极担任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兼职辅导员等日常工作,2021年胡婷承担了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管理办助管工作,阳卓承担了437ccm必赢国际社会工作系资料管理员的助管工作等;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生各项奖学金的申报工作。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1. 2021级课程建设情况
序号 |
一级授权点名称 |
学位点基础课名称 |
学分 学时 |
二级点数量 |
上课人数 |
备注 |
1 |
社会学 |
《社会研究方法》 |
3学分 总54学时 |
6 |
45 |
|
2 |
社会学 |
《当代社会学理论》 |
3学分 总54学时 |
6 |
45 |
|
2.学位论文质量:
2021年社会学学术学位硕士毕业生29人,硕士学位论文均采用外送盲评形式,共计送审58篇,其中优秀13篇、占22.4%,良好27篇、占46.6%,中等12篇、占20.7%,及格5篇、占8.6%。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27人,学位论文综合成绩中,良好3人、占11.1%,中等2人、占7.4%,及格22人、占81.5%。
(二)教师队伍建设
1.本学位点为实施“青年长江学者”培育计划,在2021年共引进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复旦大学周怡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等国内社会学界4位知名学者作为社会学学位点的特聘教授。
2.持续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从2019年开始至今,本学位点设立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资金”,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每年分别安排1-2名青年教师到国外、国内(含港澳台)著名高校进修、访学、培训和交流。
(三)科学研究
社会学学位授权点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工作等方面。
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贵州省的精准扶贫工程,积极参加大型的社会调查活动。2021年研究生积极申报暑期实践调查项目,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
大部分研究生参加了2021年5月在437ccm必赢国际举办的“第二届迈向人民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会务服务及志愿者工作;参加了2021年7月437ccm必赢国际在重庆工商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学年会分论坛《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会务服务及志愿者工作。
大部分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和各种横向项目,锻炼实地调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本学位点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比赛项目,2021年度,社会学专业2018级硕士生李安连获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社会学2019级硕士生方上源获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社会学2019级硕士生徐双艳获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2021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博士研究生发展CSSCI核心期刊7篇。
序号 |
姓名 |
年级 |
专业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等) |
刊物名称及类别 |
时间 (期次) |
1 |
朱德琼 |
2020级 |
社会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休闲文化的思考 |
河北学刊 (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
2021年第4期 |
2 |
谢景慧 |
2019级 |
社会学 |
苦与不苦:时代规训与三线人的双重叙事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5期 |
3 |
张玥唯 |
2019级 |
社会学 |
集体记忆的延续:作为文化载体和阐释路径的电影——以绘本动画《伦敦一家人》为例 |
电影评价 (中文核心期刊) |
2021年第9月 |
4 |
陈静 |
2018级 |
社会学 |
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慧治理” |
城市发展研究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4期 |
5 |
王福帅 |
2017级 |
社会学 |
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文核心期刊) |
2021年第5期 |
6 |
张玥唯 |
2019级 |
社会学 |
社会变迁视域下作为文化表征的节庆重构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3期 |
7 |
赵玲玲 |
2018级 |
社会学 |
论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基于社会共生论视角的分析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3期 |
3.教师(导师)发表论文情况
本学位点教师在2021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社会科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
序号 |
姓名 |
教师 导师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等) |
刊物名称及类别 |
时间 (期次) |
1 |
周贤润 |
导师 |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认同与主体建构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9期 |
2 |
周贤润 |
导师 |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构建——以郑杭生发展社会学思想为例 |
福建论坛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1期 |
3 |
廖军华 |
导师 |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路径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6期 |
4 |
吴晓萍 |
导师 |
从移民到“遗民”:“三线孤岛”的时代演进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4期 |
5 |
王国勇(第二作者) |
导师 |
论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基于社会共生论视角的分析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3期 |
6 |
杜薇 |
导师 |
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高华瑶族浴生产性保护的实践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2期 |
7 |
王国勇(第二作者) |
导师 |
老年人死亡态度测评工具 |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 |
2021年第1期 |
8 |
范莉娜 |
导师 |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黔东南三个侗族村寨的跨时段研究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1期 |
9 |
公衍勇 |
教师 |
“后小康时代”社会救助制度的调整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 |
2021年第5期 |
4.教师(导师)课题立项情况
2021年,本学位点教师共立项承担9项纵向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含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6项(含重点项目3项),横向课题4项。
序号 |
课题名称及下达编号 |
来源 |
起讫时间 |
负责人 |
课题经费 (万元) |
1 |
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文献史料辑录与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202110 -202412 |
龚德全 |
35.0 |
2 |
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构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202109 -202412 |
康红梅 |
20.0 |
3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价值共识、场域重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
202109 -202412 |
曾易 |
20.0 |
4 |
旅游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西南民族特色村寨内生能力构建与评价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202109 -202412 |
范莉娜 |
20.0 |
5 |
贵州省制造业企业工人技能形成研究 |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
202108 -202412 |
王晓晖 |
10.0 |
6 |
社会工作介入贵州脱贫地区返贫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
202108 -202412 |
娄世桥 |
10.0 |
7 |
新形势下贵州推进教育定点帮扶的经验挖掘与机制创新研究 |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
202108 -202412 |
王国超 |
10.0 |
8 |
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研究 |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
202108 -202412 |
康红梅 |
6.0 |
9 |
仡佬族毛龙节 (YXZ2021003) |
文化和旅游部科研项目 |
202107 -202207 |
龚德全 |
15.0 |
10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基于贵州的探索实践 |
贵州省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重大专项课题 |
202107 -202112 |
廖军华 |
20.0 |
11 |
贵州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项目 |
贵州省民政厅招标项目 |
202101 -202104 |
杨胜勇 |
46.88 |
12 |
437ccm必赢国际服务观山湖区社工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合作项目 |
贵阳市观山湖区委学校委托项目 |
202107 -202112 |
杨胜勇 |
22.0 |
5.出版著作情况
本学位点教师202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共出版专著4部。
序号 |
名称 |
作者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及版次 |
累计印数 |
1 |
西南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 |
吴晓萍 |
202101 |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
500册 |
2 |
管理定量分析 |
黄斌 |
202101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500册 |
3 |
种植业低碳绩效测度与减排政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杨滨键 |
202106 |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
50册 |
4 |
基层治理的困境与化解 |
袁迎春 |
202109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第1版) |
500册 |
6.科研获奖情况
本学位点教师2021年共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教育厅奖项3项、贵州省委重大问题调查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1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具体见下表:
序号 |
获奖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奖励类别 |
获奖 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研究 |
康红梅 |
贵州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 |
二等奖 |
202107 |
2 |
“十四五”时期民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
彭艳 |
贵州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 |
三等奖 |
202107 |
3 |
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研究——以贵州为例 |
王燕妮 |
贵州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 |
二等奖 |
202107 |
4 |
关于民族高校校史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调研报告 |
彭艳 (排序第二) |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 |
二等奖 |
202106 |
5 |
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研究报告 |
王国勇 |
中共贵州省委重大问题调查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105 |
6 |
基于“需求导向-项目驱动-教研融合”的社会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刘洋 |
第四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202112 |
7.教学科研支撑平台
2021年本学位点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团队”获贵州省社科联“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本学位点导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交流活动。其中,石玉昌副教授于2020年赴美访学1年,于2021年1月结束访学返回国内。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本学位点研究生论文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二)学位点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管工作
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加强学位点导师负责力度,由导师作为第一负责人,对学生所有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以及毕业学位论文数据和结论的真实性进行把关;第二,学位点对论文送审和盲评不合格论文采取一票否决制,且研究生论文上传后,不受年限予以追查。同时,健全了分流淘汰机制,对于重要培养环节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培养环节,须延迟6个月后重新考核,重要培养环节包括:学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盲评、正式答辩等培养环节。
本学位点为保证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了《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对导师遴选原则、程序、责任与义务、考核与激励、淘汰等作出规定。健全了导师考核制、淘汰制、问责制。
在实际执行中,强化入口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对导师指导行为予以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重点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指导、日常指导中的指导及督促的第一责任人。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个人培养计划、学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校外专家盲评、正式答辩等环节,均须由导师同意并签字,研究生方可参与。同时,每年开办两次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议,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
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不足
本学位点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方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不足、研究方向的凝练不够以特色体现不突出;高层次、代表性及标志性科研成果不多;人才培养体系仍存提升的空间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队伍中正教授、博士占比不是很高。
第二,学科方向方面,学科优势凸显不够,方向特色不够鲜明,还需进一步凝练本学位点的学科方向。
第三,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标志性的高质量、高级别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没有在社会学类专业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四,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学位点将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根据国家最新学科方向设置、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社会学学位点发展实际,拟从2022年起,将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学科方向调整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等六个方向。
(2)实施“青年长江学者”培育计划,力争到2022年12月引进1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新增特聘教授1-2名,教师队伍中1-2名晋升为教授,引进博士人才2-3名。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资金资助项目”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争取安排1-2名青年教师到国外、国内(含港澳台)著名高校进修、访学、培训和交流。
(4)2022年争取举办社会学类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人次,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2.科学研究方面
(1)以本省重大需求为导向,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到2023底年,发表论文总数达到20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达到50-60篇左右,在公认的社会学一级学科覆盖范围内的专业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出版教材3部以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花溪社会学文库”丛书1套10本,“花溪社会学教程”一套5本。
(2)申请和承担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课题。2022年新增立项的省部级以上课题达到10项以上,地厅级课题10项以上。
(3)构建科研团队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平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目标实施作出贡献。鼓励和支持硕士、博士研究生独立支持科研项目,同时参与本学位点承担的科研项目,参与的比例不低于50%。
(4)申报各类科研成果奖,并提高获奖等次。支持教师申报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奖。
3.人才培养方面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创新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2)推动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从2022年开始,每年选派10名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3)加强研究生学术训练,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到2023年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在社会学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2篇以上,获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项。
(4)强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争取到2023年有2项以上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成果获教学成果奖;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硕士论文的指导工作。
4.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
(1)从2022年开始,进一步加强与省、市相关地方政府的合作,结合贵州省“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协调推进本学位点的应用研究、综合研究、政策研究与社会服务,创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式,更好地推动研究成果应用和转化。每年承担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委托调研课题4-5项,获得厅级部门采纳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的研究报告3-5篇。
(2)进一步加强有关“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以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