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度)

437ccm必赢国际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31日

字体: 关闭本页


437ccm必赢国际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相关会议及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及贵州省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位点建设中强调党建引领,注重创新驱动,强化治理保障,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推进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培养方向

437ccm必赢国际创建于1988年,是当时全国14个社会学本科专业布点之一。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 10 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并于 2013 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是贵州省首家正式招收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的(项目)博士点。

培养方向:本学位点设置应用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民俗学、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六个稳定的学科研究与培养方向。应用社会学方向以关注族群关系与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为特色,聚焦群体性的事件与社会安全、少数民族特殊群体、大众传媒与社会治理等研究。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方向以关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民族地方政府加强社会政策实施的制度创新以及政策落实的实践机制为特色,聚焦贫困治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民族地区社会政策等研究。民俗学方向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民族典籍的搜集与整理为研究特色,聚焦民族地区的口头艺术、濒危语言、文化表达、族群记忆等研究。人类学方向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的学科群。它包括以下研究主题和分支学科,即生态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内容。旅游人类学方向以社区教育、民族宗教信仰、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特色,聚焦民族传统知识传承和技艺革新、智慧旅游、民族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等研究。社会工作方向主要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以管理学、医学、法学等其他学科为辅助学科,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它包括民族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儿童福利与社会工作等研究主题。

人才培养目标:本学位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系统地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社会学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前沿学术动态,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社会学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强、扎根基层、服务民族地区的高层次社会学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就业于政府的民政、教育文化、民族宗教事务、统计、医疗保障部门、企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公共决策与咨询、新闻传媒、社会组织及公共服务等单位。

(二)师资队伍

社会学一级学科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学位点共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22人,占45.8%,副教授26人,占54.17%;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计39人,具有海外经历的导师7人;最高学位非本单位授予的专任教师共计44人,占91.7%。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专家 3 人,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含常务理事)4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5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 人,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3人。

学位点师资队伍概况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35岁及以下

36至45岁

46至55岁

56至60岁

61岁及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海外经历教师

正高级

22

0

11

6

4

1

17

4

副高级

26

3

18

5

0

0

21

3

总 计

48

3

29

11

4

1

39

7

 

本学位点教师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科学合理,思想政治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其中民族地区社会学本土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获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称号。

本学位点的兼职教师有9人: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复旦大学周怡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杨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研究员、贵州大学李建军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肖远平教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黄旭东、王兴骥 2 位研究员;并聘请了贵州省民政厅原副厅长甄燕驰、刘忠平等 10 余人作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部门博士生导师。

(三)培养条件

本学位点人才培养基础扎实,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一流建设专业、1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点,建有教育部社会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贵州调研基地、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委组织部贵州省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省社科联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省社科联学术先锋号、省社科联十大创新团队11个省部级、厅级科研与教学平台,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1.招生、在读、毕业和学位授予

2022年,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共33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报考人数184人、专业学位硕士(社会工作)报考人数151人;报考生源以贵州省内考生居多,占90%以上;共招收硕士研究生91人,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4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49人;录取比例为3.68:1。(项目)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共243人,报考生源以西部考生居多,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7人,录取比例为9:1。目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157人(含留学生14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28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1人。

2.就业情况

2022年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机关、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等。初次就业率达88%以上,待就业(含升学)占比12%。就业形式主要有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和自主创业。2022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博士研究生3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面指导,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有关精神和省委要求,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本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现有研究生党支部2个,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构架健全,分别由学院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现有专职和兼职研究生辅导员2名。学位点积极开展和引导研究生导师的四进四信工作与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在各级各类活动的获奖学生中,党员占85%;在科研方面,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导师项目和自行申报相关课题的占98%;在校生中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占95%90%的党员毕业生服务于基层各条战线,增强了本学位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

在学位点带头人王国勇教授的带领下,本学位点队伍政治立场坚定,培育并产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服务社会的研究成果,如袁迎春博士、副教授出版的《再看社会问题》,定位为国内社会学本科、研究生教学选用教材之一。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2022年本学位点的杨胜勇、杨竹、何燕兰、娄世桥等导师获得了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同时,2022年梅军教授还获得校级师德标兵称号、周贤润副教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本学位点始终立足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紧扣学校三元融合办学理念,将思想道德教育、三全育人工作纳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整体设计之中,全方位、多举措、多角度地提升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有仁爱之心的理想信念,努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建设目标,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健全思想政治学习制度,提高研究生的思政素质。每两周一次定期组织学位点研究生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的最新政策动向,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增强研究生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坚持正确的教研方向,严格遵守学习和科学研究纪律。

2.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学习活动组织秩序。本学位点始终将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党员培养的过程中,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党章学习”“疫情防控等教育活动,践行一名党员一面旗,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宗旨,切实增强了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开展以双同教学为目标的课程定位。在教学与课程育人中,将三观教育融入研究生专业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并坚持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打造全课程育人格局。切实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每门专业课、每个实训项目、每次机构参访、每篇论文指导四个落实;强化引导学生扎根西部建设、扎根民族地区、扎根基层服务的三扎根

4.三个把关为基础,狠抓思政队伍建设。选优配齐建强思政队伍一直以来是学位点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如何把好入口关、培养关、质量关是确保思政队伍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引领作用的前提。具体说,本学位点牢牢以三关为基础,打好思政队伍建设组合拳,一是严把入口关,实现思政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配备双达标;二是抓实培养关,实行思政队伍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双培养;三是守住质量关,建立思政队伍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双体系

5.开展党员四进工作,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学校一个党委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亮点、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建设规划指导下,学位点深入实施了党员同志的四进工作,即进宿舍、进班级、进课堂、进管理的四进工作。持续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青蓝工程,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建工程,搭建本硕学生党支部手拉手共成长平台,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三)校园文化建设

本年度,社会学一级学位授权点持续加强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国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对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的双管齐下原则。

首先,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重视治标第一,加强对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和科研的管理。重视研究生的课堂管理,严格请假制度和考勤制度,保证研究生的上课出勤率;第二,强调对研究生任课教师的管理,建立从教师投入、教学控制、教学质量等方面确立评估体系,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表;第三,本学位点根据专业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和研究生对学位点的研究生课程进行评价,专家采用查看材料和座谈等形式进行,研究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方式进行;第四,完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所有导师参加了2023年硕士生招生资格考核,新增12名社会学学硕、社会工作专硕硕士生导师、11名博士生导师,壮大了师资队伍。

其次,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中的治本力度。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加强,离不开对治本的重视,本年度主要从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重视对研究生的学风、学术道德教育、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着手进行。第一,2022年社会学学位点积极开展学风道德教育的系列讲座,聘请社会学领域数名知名专家讲述自身成长事迹和对学术道德的追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特别是在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期间,加大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业教育。第二,开办学术论坛和社会调查比赛,鼓励在校优秀研究生讲述自己的论文写作、科研心得,消除新入校研究生对科研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科研的成就和体会,激发其自我求知和自我创新的激情。第三,优化各种奖励制度,利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等评审制度和准则,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指引作用,让从事科研的研究生的成果得到认可,让研究生有获得感,鼓励其积极投入到学习科研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第四,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渠道,拓宽研究生科研创新问题意识的方法支撑;同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应该参与2项或2项以上的科研项目实践,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和创新活动。第五,支持研究生积极参加各层次的学术会议,鼓励其在各种论坛中踊跃发言,动员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调查项目,为研究生搭建科研和实际社会效益之间的平台,提升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热情。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学位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理念。一方面设立了助研、助管、助教的三助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及导师的实情自行选择锻炼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点实情,社会学授权点持续完善日常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即《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学术道德规范》《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学术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社会学学位授权点学术规范条例》《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办法》《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办法(试行)》《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奖励评定办法》《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学术论文资助基金管理及实施办法》《社会学学位授权点指导教师条例》等相关文件。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研究生的主要课程


(一)硕士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主讲人

主讲人

所在院系

学分

授课

语言

1

高级社会统计学

必修

田维绪

437ccm必赢国际

3

中文

2

经典社会学理论与著作选读

必修

张禹青

437ccm必赢国际

3


中英

双语

3

当代社会学理论

必修

康红梅

437ccm必赢国际

3

中文

4

社会研究方法

必修

王晓晖

437ccm必赢国际

3

中英

双语

5

科研伦理

必修

吴晓萍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6

社会治理理论专题

选修

王国勇

437ccm必赢国际

3

中文

7

社会心理学

必修

潘光莉

437ccm必赢国际

3

中文

8

发展社会学

必修

罗霞

437ccm必赢国际

3

中文

9

经济社会学

选修

刘玉连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0

组织社会学

选修

王晓晖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1

当代社会问题专题研究

选修

刘辉武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2

应用社会学专题研究

选修

廖文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3

社会学前沿问题研究

选修

王晓晖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4

影视人类学

选修

左伟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2

中文

15

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选修

王国勇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6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选修

龚德全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7

文化社会学

选修

曹群勇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8

农村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选修

康红梅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19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选修

廖军华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2

中文

20

民俗与文化

选修

陈玉平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2

中文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选修

龚德全

437ccm必赢国际

2

中文

22

生态人类学

选修

王俊

夜郎文化研究院

2

中文


2.课程思政

本学位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养具有合格政治思想和人文素养与民族团结精神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1)坚定信仰,把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大《学位授权点学术活动管理规定》《校内外科研、学术活动申报、审核制度》等制度的实施力度,强化对课堂、论坛、讲座、网站、新媒体的监管和不当言论排查,严格把关学位点教师成果发表和项目申报,将意识形态情况纳入师德师风及各项推优评选工作。对学生所有公开发表及外送的作品实施导师、学术委员会和学院党委三级审核制度;抓好学生评优评奖、入团入党、毕业就业等意识形态审核工作。

2)落实机制,夯实思政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队伍。配备研究生管理人员3人。二是提升素质。组织辅导员参加业务培训、考察交流和课程思政大赛。三是落实责任。压实导师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和辅导员岗位责任。强化导师六导职责,使导师队伍与思政队伍有机融合。导师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爱家情怀。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修订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本学位点硕士学位培养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根据社会学学位点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本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4)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本学位点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并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

5)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本学位点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有六名导师获得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

3.疫情期间的教学与质量保证

疫情期间,本学位点广大教师不忘教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既把线上教学作为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加大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力度,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开展教学;广大研究生理解支持、积极响应学位点的教学安排,勤奋刻苦学习,把对各条疫情防控阻击战线上体现出的坚强意志、奉献精神的感动,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并将其作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

4.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按照本学位点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科学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创新科研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结合教育部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按照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对现有学术学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深入的梳理,对课程知识模块进行了整合、重组,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先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并在充分论证与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二)导师选拔培训

首先,本学位点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中达到导师资格的人员积极申报导师资格,扩大导师队伍。2022年共遴选了袁迎春、张莹等12人作为本学位点的新增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导师。考核组严格按照《437ccm必赢国际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的要求,审核申报人员的条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提高导师队伍的水平。

其次,根据《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校字〔2015147号)《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校字〔2018171号)《437ccm必赢国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22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工作方案》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组织了专家组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考核,对拥有较好科研成果的导师进行增量招生,对一般符合科研成果的导师进行适当招生,对某些条件略有欠缺的导师进行减量招生。

再次,鼓励导师团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课题申报培训、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思政培训,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同时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对本学位点的导师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导师们对如何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素养,行为示范,以及注重过程考核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多举措、多角度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学位点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立德树人的育人素养和有仁爱之心的理想信念,有效引导学位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第一,坚持思想引领机制,提高导师队伍的思政素质。每周一次定期组织学位点教师集体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政策的最新文件精神。第二,注重师德激励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表彰制度。学位点每两年举行一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岗位竞聘、导师遴选、骨干教师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等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第三,建立健全宣传机制,创新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师德宣传作为本学位点教师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强化量化考核机制,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本学位点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岗位与聘任条件,将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导师年度考核评价。2022年度,本学位点教师无学术不端行为和师德失范行为。

(四)研究生学术训练情况

本学位点鼓励研究生通过申报项目、参与导师课题等方式提升科研水平。2022年有多位同学独立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其中有7位研究生获得2022年研究生校级暑期实践项目。其次,学位点建立相关制度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调查活动,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比如参与课题的研究生在各类评奖中予以加分奖励。初步统计,2022年研究生每人至少参与了一项厅级以上课题研究。

学位点积极鼓励学生写作与发表论文,鼓励导师帮助修改论文以及带领学生一起发表论文。在论文发表方面,2022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硕士研究生发表CSSCI论文1篇,博士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

        (五)学术交流情况

2022年,本学位点共举办专家讲座35场,线上线下研究生参与人数达到1920人次。学位点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会议2100余人次。

2022年8月本学位点研究生参加了在福建举行的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其中学位点上有10位研究生在分论坛上还做了交流发言。

2022年度,社会学学术型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学术共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六十多人次。比如参加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2年年会暨第四届研究生分论坛;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民族生态学大会;中国民族研究社第三届联合学术大会(2022年)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促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等。部分参会学生提交的论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六)研究生奖助情况

1.资助体系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了《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奖励评定办法》《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学术论文资助基金管理及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以及科研补助等在内的完整的研究生资助贷体系。

2.资助水平与覆盖面

本学位点2022年获国家奖学金6人次;2022年硕士研究生获学业奖学金人数79 人,其中一等奖学金22人、二等奖学金35人、三等奖学金22人;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46人。2021年国家助学金覆盖率达到100%。从整体上保障了研究生的基本生活。

三助一辅和奖助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助一辅奖助工作。研究生均积极参加导师的教学工作,完成了规定数量的课程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2022年度每个研究生至少参加了导师的一项科研课题;研究生积极参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如担任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员和宣传员等职务;积极担任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兼职辅导员等日常工作,2022年杨云、李文刚等承担了437ccm必赢国际研究生管理办助管工作,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生各项奖学金的申报工作。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1. 2022级课程建设情况

序号

一级授权点名称

学位点基础课名称

学分

学时

二级点数量

上课人数

备注

1

社会学

《社会研究方法》

3学分

54学时

6

42


2

社会学

《当代社会学理论》

3学分

54学时

6

42


2.学位论文质量

2022年社会学学术学位硕士毕业生25人,硕士学位论文均采用外送盲评形式,共计送审50位专家,其中优秀4篇;占8%,良好28篇、占56%;中等9篇、占18%;及格9篇、占18%。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33人,送审99人次专家,学位论文综合成绩中,获得优秀5篇,占比5%;良好43篇、占43%;中等41篇、占41%;及格10人、占10%

(二)教师队伍建设

1.本学位点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2022年引进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到我校任教并担任437ccm必赢国际院长。引进阮极为我院全职特聘教授。

2.持续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学位点硕士生导师胡彬彬副教授到北京大学访学,王晓晖教授获得到国外访学名额资助。

(三)科学研究

社会学学位授权点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工作等方面。

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贵州省的精准扶贫工程,积极参加大型的社会调查活动。2022年研究生积极申报暑期实践调查项目,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学院对社会调查开展了院内评比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3名。

大部分研究生参加了202211月在437ccm必赢国际举办的第三届迈向人民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会务服务及志愿者工作;学位点上所有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大部分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和各种横向项目,锻炼实地调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本学位点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比赛项目,学生在部分项目中获奖。比如:2022年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黄丽君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第十四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七届研究生论坛征文大赛硕士组三等奖,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阳忠艳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2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工作新使命研讨会”三等奖,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朱舜敏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2年年会暨第四届研究生论坛硕士组二等奖。

2.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2022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博士研究生发表核心、CSSCI期刊7篇,部分如下表:

序号

姓名

年级

专业

成果名称

刊物名称及类别

时间(期次)

1

张江龙

2019

社会学

桥接型社会资本构建与农民工社会融合服务的转向

城市学刊

202206

2

陈静

2018

社会学

新时代党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与经验

中国医院管理

202211

3

兰英

2017

社会学

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协同模式研究——以广州市N区帮扶贵州省L县为例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221

4

柏友恒

2020

社会学

秩序”“差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逻辑

民族学论丛

20224

5

柏友恒

2020

社会学

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问题、路径与方法——基于六盘水三变改革的调查

贵州社会科学

20223

6

冯文秀

2021

社会学

社会需求、本土化与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特色培育

437ccm必赢国际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7

梁秀丽

2021

社会学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性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437ccm必赢国际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

 

 

3.教师(导师)发表论文情况

 

本学位点教师在2022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发展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部分如下。

 

序号

姓名

教师

导师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等)

刊物名称及类别

时间(期次)

1

黄其松

导师

数字时代的国家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

202210

2

包智明

导师

人口流动、信息媒介与公众环境知识

社会发展研究

20229

3

周怡

导师

厚与薄:全球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学术月刊

202210

4

阮极

导师

间接关系的人情链及其内在机制——城市中产阶层和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个案研究

开放时代

2022(05)

5

阮极

导师

Elite Capture   and corruption: Elite collus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village elections and   rural l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China   Quarterly

20221

6

刘洋

导师

南方史诗的文化资源供给与中华民族新史诗的书写

理论学刊

2022(03)

7

廖军华

导师

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

改革

2022(05)

8

黄其松

导师

论数据权力——基于要素、认知和行为维度

电子政务

202212

9

黄其松

导师

我国政府数据聚通用的难点与优化路径——以贵阳市为例

电子政务

20223

10

刘洋

导师

南方史诗的经济叙事与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基于史诗《亚鲁王》的考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4.教师(导师)课题立项情况

2022年,本学位点教师共立项承担25项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15项。

 

序号

课题名称及下达编号

来源

起讫时间

负责人

课题经费

(万元)

1

基层社会矛盾聚合治理机制研究(22CZZ04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2.09.30-2025.12.31

袁迎春

20

2

荀子礼治思想与秦汉社会治理传统研究(22CSH00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2.09.30-2027.12.30

徐磊

20

3

小农户与山地农业现代化衔接机制的社会学研究(22CSH03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2.09.30-2025.12.31

宗世法

20

4

传统民歌传承人与村落社会的互动和叙事建构(22XSHO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2.9.30-2027.9.30

张莹

20

5

贵州乡镇(街道)社工站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中的角色功能研究(22GZYB30

贵州省社科基金项目

2022.12.1——2024.12.31

刘辉武

4

6

侗族制度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22GZYB21

贵州省社科基金项目

2022.10.27-2025.12.31

石慧

4

5.出版著作情况

本学位点教师202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共出版专著4部。分别为:

 

序号

名称

作者

出版时间

出版社及版次

累计印数

1

《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

杨兰、刘洋

20220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00

2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

肖远平

20220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00

3

贵州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

肖远平

202206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50

4

贵州社会发展报告》(贵州蓝皮书)(2022

王兴骥、王国勇

20220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00

6.科研获奖情况

本学位点教师2022年贵州省委重大问题调查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1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奖一项。贵州省第十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

7.教学科研支撑平台

2022年本学位点的“社会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获教育部立项。

(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本学位点导师积极通过线上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交流活动并在部分论坛上进行学术交流。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本学位点研究生论文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二)学位点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管工作

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加强学位点导师负责力度,由导师作为第一负责人,对学生所有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以及毕业学位论文数据和结论的真实性进行把关;第二,学位点对论文送审和盲评不合格论文采取一票否决制,且研究生论文上传后,不受年限予以追查。同时,健全了分流淘汰机制,对于重要培养环节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培养环节,须延迟6个月后重新考核,重要培养环节包括:学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盲评、正式答辩等培养环节。

本学位点为保证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了《社会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对导师遴选原则、程序、责任与义务、考核与激励、淘汰等作出规定。健全了导师考核制、淘汰制、问责制。

在实际执行中,强化入口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对导师指导行为予以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重点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指导、日常指导中的指导及督促的第一责任人。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个人培养计划、学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校外专家盲评、正式答辩等环节,均须由导师同意并签字,研究生方可参与。同时,每年开办两次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议,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

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不足

本学位点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方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不足、研究方向的凝练不够以特色体现不突出;高层次、代表性及标志性科研成果不多;人才培养体系仍存提升的空间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队伍中正教授、博士占比不是很高。

2.学科方向方面,学科优势凸显不够,方向特色不够鲜明,还需进一步凝练本学位点的学科方向。

3.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标志性的高质量、高级别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没有在社会学类专业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不聚焦,没有很好地和学位点方向结合起来。

4.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学位点将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根据国家最新学科方向设置、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社会学学位点发展实际,从2022年起,将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学科方向调整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等六个方向。

2)实施青年长江学者培育计划,力争到202312月引进1千人创新创业人才,新增特聘教授1-2名,教师队伍中1-2名晋升为教授,引进博士人才2-3名。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资金资助项目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争取安排1-2名青年教师到国外、国内(含港澳台)著名高校进修、访学、培训和交流。

42022年争取举办社会学类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人次,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2.科学研究方面

1)以本省重大需求为导向,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到2024底年,发表论文总数达到21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达到50-60篇左右,在公认的社会学一级学科覆盖范围内的专业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出版教材3部以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花溪社会学文库丛书110本,花溪社会学教程一套5本。

2)申请和承担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课题。2022年新增立项的省部级以上课题达到10项以上,地厅级课题10项以上。

3)构建科研团队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平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目标实施做出贡献。鼓励和支持硕士、博士研究生独立支持科研项目,同时参与本学位点承担的科研项目,参与的比例不低于50%

4)申报各类科研成果奖,并提高获奖等次。支持教师申报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奖。

3.人才培养方面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创新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2)推动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从2023年开始,每年推进和选派10名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3)加强研究生学术训练,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到2024年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在社会学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2篇以上,获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项。

4)强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争取到2023年有2项以上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成果获教学成果奖;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硕士论文的指导工作。

4.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

1)从2023年开始,进一步加强与省、市相关地方政府的合作,结合贵州省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协调推进本学位点的应用研究、综合研究、政策研究与社会服务,创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式,更好地推动研究成果应用和转化。每年承担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委托调研课题4-5项,获地厅级部门采纳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的研究报告3-5篇。

2)进一步加强有关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以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Baidu
sogou